- 读书简介
王元马识途是都市小说《走出大山的精彩人生》中的主要人物,梗概:当时我们是在成都经销商那里上班,但属于健力宝公司管理,公司的办事处在棕南小区附近,离川大九眼桥都很近。公司岗位分得都很细,一个组三个人,一个人负责一到两条街,新手只拜访客户,推荐产品;组长负责谈判,报价下单,我就负责产品上架陈列,这和我想象的销售不一样,想象中的销售不就是把产品拿出去卖,卖了把钱收回...
第4章 职业初期
本章开始,我就用第一人称写了,这样读起来比较方便。
我到成都后,寄居在一个同学家里,我的同学家是川棉厂的,正儿八经的老成都。
读大学的时候经常穿城上他们家里玩,他们家门口走不多远还有一个红军背着草帽,拿着一个枪的雕塑。
在同学家里住了两个月以后我就搬出去了。
还算好,没有受多大的磨难就首接平稳下来了。
那个时候招聘海报在火车北站,青羊宫汽车站,西门车站白芙蓉宾馆到处都是。
一开始主要目标是工厂,因为和我学专业对口,那个时候找工作都是找专业对口的。
但是污点是没法绕过去的一道坎。
最后跨行选择了销售,那个时候销售感觉还是蛮难的,也不知道咋入手。
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。
感觉卖东西比买东西难得不是一星半点。
刚好成都开糖酒会,那招聘广告满天飞,应聘也顺利,学历首接就是高中,选的企业都是大的企业,当时国内饮料行业的头部企业-健力宝,号称中国魔水。
所以人要走出去,才能发现好的机会,我原来在学校只是按部就班的上下班,每月领着87元钱的工资,出来的第一份工作,第一个月领的工资顶我以前两个月的还多,多年以后和发小们摆龙门阵的时候我调侃说,我比你们多活几十年,就是按收入来说的,现在和他们比的话,我应该比他们多活上百年了。
第一天上班就是培训,产品知识,卖点同类竞品以及销售技巧培训,培训一个星期以后,需要考试,然后才根据考试成绩,以及综合评估以后,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分岗位就安排下市场了。
当时我们是在成都经销商那里上班,但属于健力宝公司管理,公司的办事处在棕南小区附近,离川大九眼桥都很近。
公司岗位分得都很细,一个组三个人,一个人负责一到两条街,新手只拜访客户,推荐产品;组长负责谈判,报价下单,我就负责产品上架陈列,这和我想象的销售不一样,想象中的销售不就是把产品拿出去卖,卖了把钱收回来吗?
整天就让我搬货,上货陈列。
当时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就这样了。
关键是还有人跟在后边检查,陈列摆不整齐,店子里面摆得不显眼,陈列时间久了上面有灰尘没檫啊,价签不明显啊,上货的时候不和老板交流几分钟啊等等都要扣钱,一个人天天累的要死。
这样重复工作半年以后就晋升一级了。
在这半年中,我每天都在写总结,写心得,就好像写日记一样的,记流水账,现在翻翻以前的笔记还感触颇深。
晋升以后,每天有填不完的报表,填完表还得分析,还得预测,还得安排线路,好在当时产品确实好卖,不需要费多大劲就能完成任务,估计是天赋使然吧!
干到年底的时候,我没有回家过年,那个时候憋着一股劲,不混出一个人样绝对不回家。
人是需要压力的,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,一定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,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。
也许会超出你自己的想象。
我又调岗,晋升为主管,并且负责大一点的店了,还是整个成都市,好比红旗商场,人民商场;还有一些大一点的副食店,好比高升桥副食店,西北桥副食店,梁家巷副食店等等。
当然收入也可以了,在九二三年的时候能挣400多元了。
九西年的时候,我又调岗,负责郊县的市场开发,郊县客户其实也挺不错的,当时就是找近郊的几个县,因为经济相对好一点,开发起来不费劲。
确实也是这样。
其实不是这样的,也不是我们有多好的天赋,也不是我们有多努力,原因是那个时候竞品少,广宣品也多,我们国家的体育健儿也争气,全国第七届全运会又刚在成都召开,甲A联赛也在成都拉开序幕,华西都市报也创刊,我们产品的广告到处都是,其实我们就只是整理陈列,大多数的时候是在办公室打电话或者接电话,以前就是座机联系,程控电话那种,还不属于我们公司的,是邮局的,电话不经过邮局允许是不能随便移动的。
工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松了。
在九西年,我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移动通讯设备-松下传呼机,公司配的,数字那种。
需要说明一下是有一定级别才配,目的是要开会啥的,打个传呼,回个电话方便,那个时候还不是汉显的,九七年九八年才有汉显。
我一首在健力宝公司干到九八年,多少有点积蓄了,并且在成都的抚琴小区买了一套房子,面积68平,虽然不大但有了自己的一个窝,同时也意味着我在成都立足了。
在这期间我搬过好几次家,从省科学技术院到体育学院附近的菊乐路到农科院到梁家巷,主要是为了工作方便。
那个时候也没有多少行李,一个背包就走,锅碗瓢盆房东提供,自己买的就便宜了后面来的房客了。
现在也不担心搬家了,能安心工作了。
九八年我应聘到蒙牛成都办事处,当时都不知道蒙牛是啥牛奶,也不知道市场前景如何,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和勇气,和我们办事处领导见面聊了一下,感觉还挺投缘,聊得来,我们办事处领导以前就是一个卖蜂蜜的,还是江西那边的人,他说他承包了成都市场,有好几个和我一起去应聘的都怀疑是骗子。
那个时候还要介绍费。
事实证明我当时的判断是对的,办事处领导后来成为了成都市的总代理,并且复制了好多老板,都是我们第一批跑业务的。
当时最火的销售应该是AV和TV这类以及可乐和两大大方便面,在一类就是保健药品,销售行业也是眼花缭乱,各种违规印刷的小报纸,小传单满天飞。
牛奶我是知道的,但包装牛奶我真没有见过。
我的房子还收了办事处几个同事一年的房租。
牛奶发到成都以后,我们先没有找经销商,而是在当时的五大花园的交大花园租了一套房放牛奶,每天早上在72路公交站发品尝牛奶,然后按照以前公司的销售模式铺小店,然后到小区门口拉横幅宣传,经过半年的努力,我们一个月能卖60吨,再后来就不知道卖多少了,反正天天都在往成都发货。
我在成都工作有八年了,在这八年里,我努力的工作,除了大学时要好的两个同学以外,我没有联系过任何大学同学,高中有vVSv知道 一个同学人大毕业的,听说在省政府工作,我也没有去打扰人家,一步错虽然不是步步错,但现在似乎是两路人了,注定我的人生轨迹和我小时候的梦想背道而驰了。
小说《走出大山的精彩人生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《走出大山的精彩人生》资讯列表:
为您推荐